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语文高一上册知识点复习(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供大家阅读。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语文高一上册知识点复习,来欣赏一下吧。
语文高一上册知识点复习1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语文高一上册知识点复习2
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医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古义:原野。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田地或疆域。
10.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
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音cān,验,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4.假舆马者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腿,蟹脚。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16.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一种贵重金属
语文高一上册知识点复习3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语文高一上册知识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