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阅读训练(学考版)(三)参考答案

时间:2024-06-20 10:32:44 作者: 字数:1929字

《谏逐客书》阅读训练(学考版)(三)参考答案

1.C(业:成就霸业。这里应该是一个动词。)

2.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又”等。A项,代词,的国家/代词,用在时间名词的后面,表示时间。B项,介词,因、因为/连词,以便。注“是以”即“以是”的到装,因此。C项,连词,表转折和反差,“却”“竟然”/代词,这样。)

3.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4.C(正确的表述是“古代平民百姓以黑色的头巾裹头,故称平民百姓为黔首”。)

5.D(正确的表述是,“内自虚而外树怨”属于形象的说法,“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是抽象的表述。)

6.(1)论证收揽外来人才的带来的成就;(2)论证排斥外来人才的造成的危害。

7.译文:让天下的读书人望秦国而却步,因而不敢向西前进,停下脚步不到秦国去。

附参考译文:

我听说地域辽阔的国家粮食就多,国家广大的人口就多,军队强大的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黄河和四海不放弃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仇,要想让自己的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