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课外辅导资料(第六周)

时间:2024-07-05 11:20:33 作者: 字数:6552字

第六周复习资料(教师版)

一、课前检测

1.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ù)强(qiăng)迫亘(gèn)古校(jiào)对

2.听写

枯燥摇篮喧闹重山叠岭咳嗽

斑斓深恶痛绝秩序

二、文言复习

(一)课内复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以钱覆其口(fù) 康肃忿然(fēn)

B.公亦以此自矜(jīn)以杓酌油(zhóu)(

C.尝射于家圃(pǔ)但微颔之(hán)

D.发矢十中八九(shǐ))睨之久而不去(nì)

1.D【解析】A.忿fèn:B.酌zhuó;C.颔hàn。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微颔之颔:点头

B.康肃忿然曰忿:气愤

C.徐以杓酌油沥之沥:永远

D.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2.C【解析】沥:注,下滴。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B.公亦以/此自矜

C.吾射/不亦精乎D.徐/以杓/酌油沥之

3.B【解析】公/亦/以此/自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他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二)课外拓展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 ,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 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田:打猎。②虞人:古代管山泽狩猎的小官。③发·跑出来。④鹄(hú):天鹅。⑤旃(zhān):赤色的曲柄旗。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欲闻射道乎(道理)

(2)鹿出于王左(左边)

(3)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射中)

6.下列句子中三个“之”用法一样吗?请加以分析。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不一样。三个“之”意思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不译;结构助词,的;代词,它,指树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楚王把箭搭在弓弦上,不知道该射哪个好。

8.楚王射猎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

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目标要专一。

(三)中考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善射(擅长)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3)惟手熟尔(熟练)

(4)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

10.下列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

A.以此自矜(介词,凭)

B.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C.睨之久而不去(连词,表转折,可是)

D.以钱覆其口(介词,用,拿)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人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点头。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解析】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不是类比。

课中讲座:写人笔记小说;了解常识,明白特点。

笔记小说:笔记式小说,包括志人(写人笔记小说)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如《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如《聊斋志异》。

阅读方法:主旨——总结经验启示

问题:如何概括写人笔记小说主旨:

1.概括中心事件

写人小说一事一记。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陈尧咨和卖油翁。起因经过结果——熟能生巧。

2.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写人笔记小说精炼的特点。

(1)找概括句。陈尧咨剑术高超,高傲自大。

(2)关键词句语言和动作进行分析。例如“但微颔之”。不以为意。
(3)关注侧面描写,对比。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写人笔记小说常用衬托手法。

小结:概括句,关键词句,对照他人。

3.把人物形象变成经验启示:

写人小说主人物的优点是该学习的,缺点是该避免的。抓人物优缺点即可得出主旨。卖油翁自信从容,明白熟能生巧,而陈尧咨心高气躁,显然是缺点,我们要避免。经验:做人懂得熟生巧,实践出真知,谦虚做人。

在记事和写人的分析基础上,合并同类项。得出启示。

三、课外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眼是“故园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折柳”二字在诗中即指《折杨柳》曲调,又含折柳送别之事,代表了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一种美好的伤感情绪。

2.第二句中的“散”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散”是飘散、飞散的意思,一个“散”字让笛声有了可视可触的形象,使笛声随着春风悄地在洛城的夜空飘荡而无所不在。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5.“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学习抒情

直接抒情,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借用呼告、排比、拟人等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

练习写作《我的家乡》,建议提纲:

开篇点题,直接抒情

中间间接抒情,具体展开

结尾点明主旨,直接抒情

写抒情语言:细节描写、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