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故事
诉说教育教学真实情境
一声老师
写尽教育教学百味人生
“研”途花开,众行致远。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实现自我专业成长。长沙县杨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组织学员老师们在实践中汲取力量,自我内化,精勤求学,完成了第二十三次教育叙事研修作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每一个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老师的陪伴鼓励而焕发光芒,每一位向上的老师因为有了不住的思考写作而神采飞扬。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师们的教育故事,去感受大家在研修路上的努力和成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每一个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老师的陪伴鼓励而焕发光芒,每一位向上的老师因为有了不住的思考写作而神采飞扬。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师们的教育故事,去感受大家在研修路上的努力和成长。
星辉组 程紫薇
想象力就是超能力
——童诗创作课《童诗绘童年》教学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的儿童诗,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从而促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校园生活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一、赏读童诗,触摸脉搏
有人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那是因为儿童有着一颗纯真的童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真正让儿童学会写诗,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将平时所写的句子进行分行,而是要学会以诗达意。这种诗的获得,是感性的,不是简单的语言整合。大量赏读是获得诗韵的好办法,因此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儿童诗进行赏析,从课前导入环节的《灯》;到思维训练环节中的《母鸡》《蘑菇》《“爱哭鬼”》,每个训练题就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小童诗,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赏析童诗,从而获得童诗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最后总结环节的《什么都是路》和姜二嫚的《姜二嫚的诗》书本推荐,赏析童诗贯穿整个教学始终。
二、大胆想象,感受童心
儿童诗中巧妙的比喻,奇异的比拟,都来自于诗人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儿童诗最本质的特点。指导学生写诗,就要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作用、动作等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尽量把这些事物想象得活泼、有趣、夸张。
比如看到黑夜中的路灯你会想象到什么?在我磨课的过程中,有学生说想到了照亮孩子生命的光,有的说想到了箱子里的一个洞,有的说路灯像巨人的灯笼。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于是,我出示很多事物,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想象丰富而奇特。在孩子们眼中:蘑菇是小动物们的聚会厅;雪花是冬爷爷棉衣破了个洞;星星是树枝把天空戳的窟窿。
写好儿童诗还应该学会层层想象,通过层层想象,学生的想象范围广了,层次深了,想象力也会变得丰满立体起来。想象的层次越深,童诗的意境就越好。比如鸡蛋破了-流出了一个蛋黄-流出一个金色的小太阳,电线+燕子-五线谱-赞美春天的乐曲等。
三、童诗创作,激发灵感
一首精美的儿童诗往往会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从简单的填写诗歌《母鸡》结尾,到对诗歌形式的模仿,根据林良的《蘑菇》进行小组合作仿写;根据童诗内容猜想诗题,获得童诗起名的好方法;再到对内容和主题的再创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童诗创作。思维训练设计由易到难,设置梯度,层层递进,每个思维训练题都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不仅降低了写诗的坡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对于孩子而言,还可以从训练中探究写作规律,掌握童诗创作的基本要点和方法。
四、多样展示,享受成功
孩子们创作后的展示也尤为重要,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持续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我在班上设置了一块“我手写我心”童诗展板,展示学生优秀童诗作品,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促使他们进一步写好儿童诗,不断地超越自我。课程之后,还不忘进行后续的合编诗集,精选班级作品打印成册,冠上诗意盎然的诗集名。自己的作品能上诗集,就成了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向往和期待,于是班级童诗创作热情始终高涨。
希腊的西蒙奈底斯说过:“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一首首优秀的童诗,犹如一幅幅无形的画,吸引着学生,更重要的是它值得孩子们回味一生。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追逐孩子们成长的串串脚印,去触摸孩子们成长的阵阵心跳,引领孩子们走进诗一般的童年!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星火组 杨玉琴
小童诗,大趣味
他们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这话,一点也不错。有时候脱口而出的语言,像露水一样直达人心最柔软之处,往往让我们惊叹不已。
因为一场缘分,和孩子们开启了写诗之旅。也许是没有尝试过这种短小而精炼的诗歌,孩子们最初觉得很为难,认为自己写不好诗。但是他们从未发现,他们的眼睛里、语言中流转着诗意的语言。如何让孩子打开自己的慧眼,留心生活则成为了我的此次一大重心。
六年级的孩子练习习作已经三年了,他们的观念里形成了一种刻板的印象:习作不是为表达自己内心而写,而是为了达到老师的期待,完成每次的习作任务。习作,对大部分的孩子而言,并不是快乐的。而要打破他们这种固有的观念,首先要打开他们的心扉。而今年走上春晚舞台的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写诗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他们的一次次小小的创作,到走上茶颜悦色的包装、走入北京矛盾文学奖的颁奖舞台,最后到全球最为关注的节目——春晚,这一路走来,孩子们靠写诗为自己打开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大舞台。最后,让孩子们读一读这些淳朴的小诗歌。孩子们都是伶俐的,通过诵读别人的诗,慢慢开始了自己的想法:哦,原来,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入诗。
课后服务,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利用文字书写自己的情怀。没想到出乎我的意料。
诗歌:《我是一棵竹子》
我是一棵竹子
范承宁
曾想踏星辰而去
携日月而归
沾林间枫叶
沾海中星辰
未曾做到
只能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平凡地生活
点评:小作者的内心也许多不一样的想法,超越了一般的孩子。从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属于她这
年龄段的稚嫩,想象丰富,想法很多,但是却难以实现。但是她却可以看到竹子在平凡中的无坚不摧,所以她在配图中把自己的志向表达出来,平凡中却有着不同寻常。
如果说,范承宁的作品是寄托自己的志向,那李睿昕就是带着些许的童真。
诗歌:《安静》
安静
李睿昕
我只想安静,
安静地走过池塘,
不把蜻蜓惊醒,
让它好好睡一觉。
点评:小作者用这样的一则小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在她的眼中风景是那么美丽,蜻蜓睡着了的样子也很迷人。但是,小作者还可以再深入地展开想象,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蜻蜓的样貌。
除此之外,还有借诗歌表达自己长大的思考和毕业离别的忧伤。这稚嫩的笔触,打开了他们内心隐秘的角落,将他们的童真的想法表达了出来。虽然还有诸多不完美的地方,我相信,在一次次共情表达情感之中,他们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天地。
星华组 王叶绿
你也是我们班的一份子
现在进入夏季作息时间了,中午会有两个小时的午睡时间。所以,我索性让孩子们每天在午睡前半小时都阅读课外书。
几周下来,班上的同学都知道中午打铃后该干什么了,每到这个时候,班上便充满着浓浓的书香味。偶尔,我也会坐在讲台边,与他们一同阅读。
因前几个礼拜学了四大名著的相关课文,于是让他们读一读,不知他们是否有所行动,于是,开始了一个小小的调查访问。
“这个星期带四大名著来读的举手!”5个人!
“中午带了其他书阅读的举手!”
“1、2、3……”也只有9个人。我十分震惊且有些生气,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这次教训告诉我,别以为制定了规矩,培养了习惯,就想着撒手不管。得时不时地追踪,及时鼓励。惰性谁都有。于是我又有了新的想法……
“虽然这个星期没准备书,你觉得读书挺有趣或者有意义的孩子请举手!”
嗯,这次总算多些了,数数,32呢!不论真假,举起手来的孩子应该都明白:王老师喜欢爱读书的孩子。
“哇,真不错,我们班有32个人觉得读书挺有意义的呢!”
“不对,是33个人,王老师,你也是我们班的一份子。”
我愣住了,放眼望去,原来是小轩。
“你是我们班的,你也爱看书,当然也算啦!”他解释道。
“你怎么知道我爱看书呢?”我有些疑惑。
这下发言的多了。“我上次看到你在讲台前看《爱的教育》。”“你是老师,肯定看了好多书啵!”“你送了我们好多书”······
我内心被这些真挚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原来在不经意间,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这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我也是你们的一份子?好的,谢谢你们。是的,我应该算一个!”
“润物细无声”,谢谢这些孩子教会我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星华组 唐雪凌
借助表格 复述故事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反思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许多的思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指向写作的语文要素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裁缝慢条斯理,顾客急于求成,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这篇课文作为一则有趣的故事,其语言表现力强,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我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展开了学习。
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复述是对语言材料吸收、内化、整合和表达的过程,融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复述在语文学习中是一项综合能力,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言语智能的重要方法。三年级学段的学生复述故事能力处于培养发展阶段,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复述”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复述故事,突破本堂课的难点,结合课后习题,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流程进行以下重点关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是让学生进入课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感悟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把课文读懂了,语言训练和情感体会也就落到了实处。
1.关注旁白,体会人物个性。
(1)找到旁白,关注修饰词。课文中除了用大量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旁白等地方也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2)指导学生抓住动作和修饰词体会旁白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辅助作用。(课件出示旁白)
2.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教师分别与四位同学合作读第1~6自然段、7~13自然段、14~19自然段、20~29自然段。教师相机作出评价。
3.小组领取任务卡片,小组内合作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情况。
5.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裁缝和顾客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体会关键词,理解句子,为下一步详细复述搭建支架。
二、填写表格,梳理内容
1.小结课文,填写表格。
(1)了解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时可以运用抓六要素的方法,即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个故事的时间是冬天,地点是裁缝店,人物是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现在我们再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搞清楚。
(2)合作填写表格。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试着把长课文读短。
2.小组交流表格填写情况。师相机指导填写重要信息。
(1)我们发现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2)急性子顾客每天不停变化要求,他提出了哪些要求?从课文里找找,写在表格里。
(3)慢性子裁缝又是怎样回答的?简洁地填在表格里。
3.指名汇报。
教师:请生汇报表格填写情况,其他同学看看他有没有抓住课文中的重要信息。
4.分小组,接龙讲故事。四位同学,一个人讲一个时间节点的情节。可以尝试运用分角色朗读时的语气来讲故事。
教师相机指导:当顾客听到裁缝说还没开始裁料时会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顾客会说什么。
5. 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师生共评。
通过填写表格﹐帮助学生了解第一天发生的事情,落实本课语文要素“借助表格进行详细复述”。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小学生查找、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教材里设计的“填写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旨在培养学生提取课文信息的能力。把长故事读短,填写表格,激发了学生提取信息的兴趣;师生的评价也有利于查漏补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我本篇课文的教学是基于分角色朗读来熟悉人物,再通过表格提取关键信息,让故事脉络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更加清晰,从而复述故事就能水到渠成。
星火组 娄荣
探究习作教学“教学评”模式
——以四下第七单元《我的自画像》教学为例
目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是一大热点,尤其是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更是十分重要。目标是灵魂,活动应是路径,评价则是动力,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全面发展。
一、精设目标:明要素,知联系
“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定标”,即立足于教材,基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从目标出发,明确教学的活动内容和评价方式。
(一)纵向厘清
“我的‘自画像’”是一篇写人的习作。从三年级开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编排了八次写人的习作,初步构建起写人训练的序列。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写人的一些经验,能够用一件事或若干行为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本次习作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从介绍他人到介绍自己,着重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并且要以“写得像”为评价标准。这样,以“像”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获得写作的成就感。
(二)横向梳理
从横向来看,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从不同维度聚焦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环境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如教学《黄继光》一文,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等,理解从侧面展示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理解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呈阶梯式、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教师要根据单元的专项训练目标,并从教材中提炼出
写人的文章的程序性知识和写作支架,为学生的迁移运用提供支持。基于以上纵向、横向的梳理,我制订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能抓住自己的外在特征进行描写;二是能够从多方面介绍自己,并能用具体的事例将自己的内在特征写清楚;三是能运用所学的方法修改习作。
二、创设活动:生为本,得其义
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学的活动中不断实践,才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多样的实践活动,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习作任务面前,对表达的内容,学生要在大脑中迅速搜索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与编码。习作教学中,知识是一个灵动鲜活的生命体,是复合化的,充盈着趣味性和情境性。因此,对学生完成本次习作任务可能遭遇的困境,我们要结合任务情境以及单元习作要素,为他们开发合适的习作知识,提供必要的学的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我们要将习作知识从具体的例文中抽象出来,为本次习作绘制相应的脉络图示,让学生明晰语文要素,进行语言表达实践。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重教轻学现象的产生,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三、学评并行:巧呼应,显成果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条红线,那么教学评价就是一把标尺,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重要的参考,也是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武器。“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的习作教学评价,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习作过程中对文本框架和言语细节的掌握情况,更加关注学生对习作的整体体验与感受。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既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又要兼顾目标达成的阶段性与整体性。不仅如此,评价还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评价的主体应多元,以保证学习过程的可视化与评价的真实性。
在参加了工作室组织的多次习作教学活动中,我渐渐地学会了运用习作评价量表来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这样学生评价有目标、有维度,更具有指导性和有效性。
总之,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导向的习作教学,既尊重单元编排的内在逻辑,又统整单元各部分内容。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我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教学流程,提供必要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写作、评价的过程,逐渐形成自觉的习作意识,最终实现表达能力的提升。
星辉组 胡赛皇
小学语文教师的四重修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人喜欢用蜡烛来比喻老师,燃烧自己,点亮学生。我不喜欢这个比喻。我认为,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
最近,我在读黄耀红博士写的《回到常识:一位博士的16堂小学语文课》一书。这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教育书籍。它不同于其他教育理论书籍,它是由16个生动丰盈的语文课堂实录以及16份意义深远的名师点评组合而成的。虽不能亲临黄博士的小学语文课堂,但是徜徉在这16份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湖湘语文教学共同体的智慧成果,我获益良多。
一、扭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构建“生命课堂”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黄博士在自我剖析他的课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强调:“文本是生命,那是符号性生命;课堂是生命,那是精神与言语的往来。学生是生命,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之生命走向丰盈、走向深刻、走向更多的可能性。”
构建“生命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如黄博士所说:“要让学生的生命因文学课堂、因语文教育而寻觅到一片主能、启智、怡情与审美的芳林。”
二、聚焦“核心素养”这个关键,学会“用教材教”
自2022年新一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台,“学科核心素养”一词也变得“炙手可热”,我们都知道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它充分说明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翻开黄博士这本书,从各个课堂实录中,我们都可以窥见一个相同的内核,那就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我们不能简单地“教教材”,必须学会“用教材教”,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黄博士就做到了“用教材教”。在教授《春夜喜雨》这首古诗时,授课伊始,黄博士就让孩子根据“春雨”一词尽情地进行想象与联想,为孩子们打开思维训练的大门。黄老师说:“你看,当我们的联想与想象沉睡的时候,写在黑板上的‘春雨’不过是两个平常的汉字。一旦我们唤醒了联想,唤醒了想象,我们的思想就由冬天飞到了春天。这,就是联想与想象的力量,也是思想的力量,更是语文的力量。”在“获得欣赏的门径”环节,他告诉孩子们:“杜甫这首写春雨的诗,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了,一直为人们传诵。你们的爸爸妈妈读过,爷爷奶奶读过,爷爷的爷爷读过,奶奶的奶奶读过,祖祖辈辈都读过。杜甫离世1000多年了,可是他的诗永远不会死。因为他的这首诗,那一场唐代的春雨一直在文学的天空飘飘洒洒。这就是诗的不朽,文学的不朽。”正是如此,诗歌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滋养了我们民族的世世代代,诗歌就是这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自信不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被树立起来了吗?在课堂实践环节,黄博士精心设计了“改诗、写诗”2个学习任务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能力。在一堂课中,孩子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全部得到了提升,多么了不起的课堂,多么了不起的老师!
三、突出“语言体验”这个导向——回到语文本身
程少堂先生说过:“‘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他的这一定义显得比较质朴、率直,通俗而又不俗,但要与学生共享浓浓的“语文味”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了。有人曾经这样开玩笑道:“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现在的语文课各种花样层出不穷,也许教师本意在于想提高学生素质,或者为了丰富课堂内容,于是将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扯进去等等,这些都将导致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缺失。而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受与领悟能力的丧失,在语言面前迟钝化。
“这是一堂有着浓浓‘语文味’的课。”薛根生老师在点评黄博士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曾这样说道,他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诸如‘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东西?表达了什么思想’之类的内容的探讨或是探究,最终要落实到语言体验上。语言体验的主体是谁呢?或者说家园的主人是谁呢?我觉得是学生。”语文课,就是体验语言的课。一堂语文课,“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必须得到保障,在体验语言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去享受对字词,对句子,对篇章,对文本细节的多彩语言体验,回到语文本身,这才是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四、拧紧“语言张力”这个重点——丰盈文学底蕴
书中通过丰富的教育案例,展示了教师丰厚的文学底蕴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陈艳萍老师在点评黄博士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曾说:“美的语言总能激荡人的心灵乃至灵魂。语言的张力无所不在,教师得具备语言的张力,要擅长运用语言,在你的课堂里,使学生的心田泛起涟漪情不自禁地追随那语言而去。”那怎样练就语言的张力呢?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识与文学功底。
黄博士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堂上,对季羡林那段声情并茂的介绍还叩击着我的心灵,更不用说他信手拈来的几个韵味深长的故事。语文课上,讲故事是一种能力。因为,所有文学的源头都从讲故事开始。我现在正执教一年级,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可是,每当我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总是能聚精会神地听上好久。故事的出场,使文本变得丰盈、润泽,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这让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丰盈自己的文学底蕴,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修炼还将继续下去......
星光组 李青霞
并肩携手,共育花开
当听到15日晚上要开家长会的消息时,我半喜半忧。喜的是有机会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分析班上的情况。忧的是会不会有家长不来?他们能否接受孩子在学校的不同面孔?
果然,家长会那天,好几个孩子的父母都说太忙了,没法赶过来。对此,我只能暗叹一口气。
开家长会之前,我在班上做了一项调查,请学生填一份表,来了解他们现在的状况以及在他们眼中,父母是怎样的。
发现问题
收完表后,我仔细阅读学生的每一张书写,并对部分情况做了统计。根据统计数据,我发现,班上有33%的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是控制型父母,还有3%的孩子摇摆了,可能觉得选民主型父母更好。一个50人的班,有17个孩子明确选择了控制型,还有2—3个孩子更改了答案,实际上也就是有将近20个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控制欲很强。具体表现在: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事;偷看孩子的日记或电话手表;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51%的孩子觉得自己缺少陪伴,有的是缺少父母一方,有的是父母都忙,没法顾及。49%的孩子觉得父母还需要更有耐心和包容心。
看着这个数据,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同样作为家长,我充分理解他们,因为白天上班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晚上回到家,估计只想休息。对于孩子也就少了陪伴和耐心。而这恰恰就是孩子所最需要的,他或许只需要你一句简单的话语或者一个简单的拥抱,就能开心好久。
当然,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所以有时候把父母的严厉也归于不温柔。但近半的数据仍然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当数据图出现在屏幕上时,家长们都沉默了。我聊了一些班级的表现以及我的思考,有些家长表情严肃,估计已经想到更深层的问题了。
解决问题
当然,数据不是唯一的,但我希望通过这些数据,能够触发一些东西,让孩子的世界能够更柔软。很明显,这个夜晚的家长会,确实撬动了部分家长。
因此当我请家长从孩子的抽屉里拿出调查表认真阅读并在反面也填好数据时,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十分慎重的。
家长所填的这份信息,我并没有收上来看,而是请他们照样放进孩子的课桌,等第二天孩子来校后自己查看。填得如何我不得而知,但第二天我在教室里听到了部分孩子的哭声,还有学生跟我说“李老师,原来我的爸妈也是爱我的。”这是一个多胎家庭。“李老师,我错怪我爸妈了,以后我一定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好说话。”这是一个容易发生争吵的家庭……
家长会的最后,我给家长们推荐了一本书《关键的四年级》以及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当然,孩子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我只是想以此为杠杆,撬动家长的心,让家长与孩子的心能够更贴近,让家校沟通的桥梁能够更稳固。因为我们都是父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星光组 熊永欣
四下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我这样教
前两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口语交际《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我问孩子们:你们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纷纷畅所欲言。
我们花一节课的时间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真知。每一位组员尽情发言,同时由组长进行记录和梳理,最后由小组产生代表进行汇报。
有的说,朋友之间要彼此信任;有的说,要尊重朋友;有的说,要在朋友需要时给予帮助,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还有的说,要和朋友分享,不自私;有的说,不为小事情斤斤计较;有的说,朋友犯错误了,要勇敢地指出,这才是真朋友……别看孩子小,对于“友情”这个话题,还都有自己的想法呢!尤其是这学期读了《夏洛的网》和《柳林风声》这两本书,让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和朋友相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知道友情需要用心经营,遇到好的朋友一定要分外珍惜。
我对孩子们说: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但我们在选择朋友时要擦亮眼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贵精不在多,要努力寻找那些能引领你成长的人做大朋友,要和人品好的人交朋友,锦上添花固然好,但更要珍惜那些“雪中送炭”的朋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们要选择积极向上的人做朋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真正的友情不该如夜空中闪亮的焰火,转瞬即逝,而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绵远悠长,越久越值得品味。
这节课,孩子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情。有些话,可能他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觉得,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引领,打破原有的认知,才能给他们搭建更高的天花板。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发表看法。我让孩子们课后做一张书签,把自己想对好朋友说的话写在书签上,作为友情的见证。
虽然他们5分钟的讨论还不算尽善尽美,汇总的意见也略显稚嫩。但是,每个人都用心的对待这件事情,把对友情的理解蕴含在一条条建议之中。下课后,还有钟致远跑来对我说:“熊老师,还有一点!就是不能把朋友占为已有。”
有的时候,真的不是我在教育他们,而是他们在治愈着我。
【学生讨论成果】
笔耕在左,明媚在右,清浅时光,且歌且行。每一篇,每一幅都至情至真,工作室的小伙伴们用这一字一句、一篇一得,记录点滴的成长,积淀腾飞的力量。正如同颗颗小星星,慢慢积聚点点星光,终会融成暖暖亮光。磨砺始得玉成,功深方能致远,且看小星星们在研修之路上慢慢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