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站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部编版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篇一
今天上午我讲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一课,有幸得到了县教研室席老师,教研员任老师及各位老师的点评,他们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基本功,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朗读上,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指导上不是很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四件事来感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重点字词、句子品读欠缺。
在小组交流时学习方法指导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只是在听小组长说,而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小组讨论的效果就没有达到。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今后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要寻求更好的方法,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这节课没有写的训练,应该设计一个写的环节,让孩子们选择最熟悉的一个人来写出他与众不同的特点。
知不足才能进步,反思自己课堂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为今后的教学夯实基础!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篇二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经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描述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我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资料,体现“教是为了到达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述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贴合认知规律,又贴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到达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点都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完成得很好;教学难点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课存在以下不足:
1、顾及教学目标是否如愿完成,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也读得不够精彩。
2、教学过程中略平铺直叙,精彩地方不够精彩,正如小说中得高潮部分还未能呈现出来一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突破的。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本课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乡》中写少年闰土是为了与老年闰土形成一个对比,揭示人物的苦难命运,引起人们深思造成人物苦难命运的原因。课文描写了一个倍受父亲呵护且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让身居大院的“少爷”们自愧不如,更让后来“我”见到老年闰土倍感吃惊。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鲁迅这位大文豪为目的。本课作为单元第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并通过课文后“资料袋”的拓展,了解鲁迅有些什么文学成就,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是什么?恐怕是急于了解鲁迅吧,看看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大文豪的文章是否与其称呼名副其实。
教学本课,抓住学生可能存在的兴奋点,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展开如下方面教学: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课文中有些语言会阻碍学生的理解,因此得扫除字词障碍,学生才能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读文后,最好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但如果从课文中零星捕捉到“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听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老师就得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
2、文章如何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建立在一件件事情的基础上,通过闰土的活动来塑造闰土这个人物形象。首先是叙述事情,文章叙述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叙事;其次是闰土有些什么活动,怎样活动的,恰好紧扣单元要求——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文章写得怎么样?这是学生认识大文豪、佩服大文豪的基础,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什么?一是从闰土的所作所为,感受闰土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人物形象;一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得建立在对闰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而理解“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的孤陋寡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并进一步思考其原因。闰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写作目的得到了揭示,学生无不会感到作家的高明,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认识鲁迅,对鲁迅有个初步的了解。
结合以上分析,本课拟采用“读写结合”进行教学。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素不知道、畜生、希奇”的意思;学习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一些什么事,在梳理课文叙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闰土的活动,对比文中的“我”,能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说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人物描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种方式读课文、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学生课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给文后生字注音组词弄清其意思。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目睹教材中鲁迅插图。)
(教师慢慢朗诵)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我国的一位大文豪。
(板书:大文豪)
(揭示单元主题)认识、了解鲁迅。
(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一步激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些什么事,在文中适当位置作出批注。
2、学生读文教师巡视指导:“畜生、希奇、素不知道”等词语;调查学生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句子,并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
3、抽学生轮读课文,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读。
三、全班交流课文写什么
1、学生可能交流的内容:
⑴(“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
⑵(学生可能讲述闰土讲了些什么故事)
2、按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内容进行梳理。
四、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根据对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2、根据文章思路,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五、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线索和课文内容。
二、学习表达,感受闰土形象
1、闰土做了些什么?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
2、抓住课文对闰土的描写,谈印象深的理由。
3、集体交流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三、依据课文思路,追寻“我”的情感变化,研读课文
1、“我”盼闰土,与闰土快乐相处到最后难舍难分的情感变化。
2、“我”为何有这些情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3、“我”与闰土进行对比,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大文豪写的文章,说说自己学到什么。
2、阅读“资料袋”,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
3、认识了少年闰土,激起学生了解老年闰土的希望,鼓励学生读原文《故乡》。
少年闰土
月夜刺猹 机智勇敢
识闰土(盼)
雪地捕鸟
闰土讲故事(奇)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四角天空
看瓜刺猹 聪明活泼 孤陋寡闻
看跳鱼儿
别闰土(惜)
鲁迅的文章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怕,作为初次接触鲁迅文章的小学生,他们无所谓怕与不怕,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执教该文,让我最揪心的是文白夹杂的语言,因为这会妨碍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少年闰土》这课的教学,我按照自己预设的两课时完成了教学,下面就自己的教学浅略谈谈个人如何操作及其所获。
一、课前准备
1、个性化解读文本。执教该文前,我认真地解读了教材,结合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文实际,把住学生从该文中学得什么知识、怎样去学习、学文后获得什么体验,结合校情学情,明朗自己的教学。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扫除字词障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读文后,最好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但如果从课文中零星捕捉到“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听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老师就得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
(2)文章如何写?首先是记叙事情,文章叙述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叙事;其次是闰土有些什么活动,怎样活动的'。
(3)文章写得怎么样?这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什么?一是从闰土的所作所为,感受闰土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人物形象;一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得建立在对闰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而理解“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的孤陋寡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并进一步思考其原因。闰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写作目的得到了揭示,学生无不会感到作家的高明,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认识鲁迅,对鲁迅有个初步的了解。
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做什么?一是做好生字的认识,做好课文后七个生字读音、字形、意义的辨析,且工整地书写生字,因为这些生字已经是学生认识的生字,故不必予以太多的纠缠,放手让学生自学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一是做好课前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课前要能将课文读通顺、流利,当然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袖手旁观,学生读这篇文章迫切需要老师指点的是一些文言的理解,如“素不知道、无端、如许、罢了、五行”等,另外还有一些词语,如“装弶、忙月、秕谷”等,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把住课文内容。
二、上课过程
1、因为这个单元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所以就得激起学生迫切想知道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始,我让学生目睹鲁迅的插图,然后读出单元导语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让鲁迅的外貌永驻学生心间。紧接着,我向学生揭示他就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学生不由自主地再次注视鲁迅的肖像,想一看究竟大文豪到底什么样。最后,大多数学生都心生渴望,想看看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样?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一个评价性的问题和一个习得性问题就这样产生了,与我课前的预设不谋而合。
2、学生读完课题,提出了这么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哪些事?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不难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就难了,得建立在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对比“我及我先前的朋友”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方能理解。
3、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方法是与文本对话,对话的方式是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对话建立在他们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首先是课文写了闰土的哪些事?读毕课文,学生能概括地说出:“月夜看瓜刺猹、闰土到我家、闰土给我讲新鲜事、闰土不舍地离开我家。”这正好与我期盼不谋而合,真是十分庆幸,看来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对文章的思路也比较清晰了。学生知道了的、懂了的东西还需要老师重复啰嗦吗?当然不需要了?于是话题就转入研读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这是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那学生是如何去做的呢?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我启发学生:“要说清楚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大家已经知道闰土做了些什么事了,关键是看闰土如何做事的?”学生顿悟了,渐渐地,有的学生抓住了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挂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出闰土可爱;有的学生抓住闰土刺猹的动作“捏、尽力地刺去”说出闰土英勇、勇敢,同时有学生还结合环境描写补充闰土勇敢,更有学生说出闰土虽然没有刺到猹,但他们走到猹的身边,可见他十分机智。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人物动作,品出了人物形象,这正是单元重点——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最重要的还是闰土给“我”讲新鲜事,这是对闰土语言的描写。学生读文后,有的学生抓住了语言描写,有的学生只抓住新鲜事,因而得引导后者明白那不是“我”和闰土做的事,那是闰土给”我“讲的故事。学生从闰土讲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中提到的“我素不知道天下有如许多的新鲜事”读出闰土见识丰富、见多识广。至此,学生对闰土的形象有了较深的认识。
4、要让学生对闰土有深刻的认识,还得对文中“我及我的朋友”进行认识。认识“我及我的朋友”,实际上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当我问及学生:“文中‘我及我的朋友’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就有学生迅速抓住:“……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问及为何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说道:“因为‘我’是少爷,成天被关在四合院里不能外出,就像坐井观天一样,所以只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回答有理,但没有进入本质,我追问:“你们知道‘我’为何被关吗?”有学生脱口而出:“关在家里读‘人之初,性本善……’”或许一语道破那是在读书吧,“为何要关在家里读书呢?”学生深有体会答道:“书读不好,就没有好前途,不能升官发财。”看来大家理解这句话,那么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就是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没有闰土那样的见识;孤陋寡闻。这样一来,作者的写作目的自然明朗了?有学生说出文章是赞扬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有学生说出文章是为了批评关在家里读书那种现状。此时,一个声音传出来了,班上学习最棒那学生说出:“批评封建教育制度。”
5、学生认识鲁迅什么呢?首先是大文豪描写的少年闰土栩栩如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觉得大文豪善于描写人物;其次是文章看似浅显的语言中蕴含很深的道理,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蕴含在文章中了。当然,仅凭这个节选就想全面认识鲁迅那是不够的,必须读鲁迅写的大量的文章。我鼓励学生读故乡原文,读鲁迅其它作品。
三、课后反思
1、紧扣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学得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要把住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
2、注重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有老师参与,学生不是流于形式的预习,而是学有所得。不但解决了生字新词,而且读通了课文,更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与文本、老师、学生之间形成对话,最后还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4、抓住文章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在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时,我没有给人物描写法“贴标签”,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说出自己觉得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学文后,我利用作业:“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促进学生运用。
5、整堂课看似大道至简、行云流水,但还很不尽人意。首先是忽略了语文字词教学,对字词没有放到语言环境中加强训练,学生缺少了字词语感训练;其次是没有做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我”盼望闰土,“我”惜别闰土,没有指导学生读出“盼、惜”;没有指导学生读出月夜刺猹的场面。实感惋惜。另外,教学设计提纲化,也是我需要改正的,最好能将教学设计更细化,教学才会做得更细致化。
6、检讨:让学生说出作者写作目的这教学目标拔高了。
少年闰土的教学反思 篇四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他的怀念之情。在课堂上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对这篇课文充满了热情,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
一、重研读 创教学新路
这节课,在初读研究环节,我示弹性式填空,“()的少年闰土。” 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二、重点拨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这时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可谓点到了节骨眼上,教学也实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说,我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又指什么?学生联系语境,在解题中逐渐明白其中之意。再通过读的点拨:将“啊!”与后面“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内容,整句朗读,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
三、重活动 还心灵自由
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不够鲜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课文内容,反思之后,通过再设计,我感觉下面的设计更好,能够更全面的展示给学生,脉络更清晰,主题也更鲜明。
部编版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篇五
这篇文章选自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主要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文章围绕“我”和闰土写了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观鱼。作者笔下的闰土和自己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作者打心底里对闰土这种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作者和闰土的深厚情谊。朗读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也可以自由选择伙伴,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学生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课文以后,在引导学生弄清文章讲述的四件事。经过朗读之后,再让学生用小标题去概括就简单多了。
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并且从不同的地方表现了闰土的特点。在捕鸟中,闰土是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看瓜刺猹中,闰土是机智勇敢的;拾贝、观鱼,闰土的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在教学之一个部分中,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品读,为什么会喜欢这个部分?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一部分不愿意学的孩子投入其中,而结果确实如我所想,基本上都动起来了。
文章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有一些甚至要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加以理解。这一个部分在全班交流四件事时,我就传入其中进行了理解,学生理解得还不错,但是在这一部分中,我总结得较多,回过头来想想,其实更应该相信学生的。在文章结束时,我出示了《故乡》中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再次相见的场景,大力推荐孩子课余去阅读鲁迅的作品。
以上就是本站范文为大家带来的5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