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案3篇

时间:2025-01-14 08:57:18 作者:皮皮侠 字数:18505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换算题,以供参考。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案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 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 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 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六、教学方法

  1、自主探索式学习。

  2、小组合作式学习

  3、实践活动式学习

  七、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八、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 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 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 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 义。](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 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

(1)p74页做一做第1题。

(2)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小资料:

①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 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

  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案2

  彭阳县第五小学:郑永霞

  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7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2、过程与方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常用面积单位模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1、面积的含义。

(1)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黑板有黑板的表面,桌子有桌子表面,课本有课本的表面,我们的脸面有它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

  学生:用手摸脸、桌面、书面,感受物体的表面。教师:①黑板的表面和桌面,哪个大?②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练习本的封面比较小。我们就说;练习本的面积比较小。

(2)出示图形:

  教师:观察这3个图形,说说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教师: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3)概括面积含义。

  教师: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话合起来,用一句话来表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最后归纳面积概念。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

(1)出示一组图形(教材71页图),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2)教师: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们不能全部靠眼睛看,或者用重叠的方法,我们要学会用其它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们面积的大小呢?(方格纸量)小组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学生:第2个面积大,因为它含有15个小方格。而第1个只含有14个小方格。

  老师:如果我们不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行不行?如果用统一大小的小圆片行不行?

  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得出不行?

  教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 ①平方厘米的认识。

  教师:我们先来认识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是 多大呢? 引导学生明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要求学生: 第一:打个手势,来表示一下平方厘米的大小。

  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第三:估一估,橡皮擦的正面(一个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笔盒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不方便。最好用大一点的面积)。

②平方分米的认识。

  教师:比平方厘米打一点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明确: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示意图,怎样要求学生做到:

  第一,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第三,估一估,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窗户上一块玻璃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教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板的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 学生:不妨边。要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③平方米的认识。

  猜一猜:比平方分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教师:什么样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刚好是1平方米? 教师:你们能用手势做一个1平方米的大小吗?

  学生要4个人,4双手合围才能做出一个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面积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也让学生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估一估教室地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学生说面积单位时请全班学生打手势来表示大小。

  四、巩固加深

  课本第74页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案3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2.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面积分别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直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我们刚学过哪些面积单位?1m

  21dm2

  1cm2 各是多大?是怎样规定的?

  3.揭示课题:你们能猜到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是多少?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二、探索新知

  1、探索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来看一看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有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小组内用你们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摆一摆,看一看1平方分米里能摆下多少张小正方形纸片。

  学生小组内交流,操作,并做好记录,最后全班汇报。

  再次组织活动: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先用直尺量一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按1厘米为一份,把一条边来分一分,看分了多少份?

  学生在小组内操作,量一量,分一分,说一说。最后汇报: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每1平方厘米作一份,平均分成了10份。教师引导把分的点连起来,数一数,分成了10行,10列。

  教师引导思考:你们能数一数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吗?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并板书:1平方分米可以平均分成100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试一试:我们用摆和分的方法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你们能找出平方米与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最后汇报。3.归纳总结,及时练习。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出示: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订正时说说想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相互说说如何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在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面积单位的大小,再结合今天这节课内容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学生填完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最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