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7篇

时间:2024-07-09 14:59:36 作者:皮皮侠 字数:59588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7篇 企业人才培养规划,以供借鉴。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1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潜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务必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务必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状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舆论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好处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透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透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带给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潜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潜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潜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资料,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带给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潜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专家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2、制定实施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专家、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2

  一、新员工岗前培训

  新员工在培训学校(地区人培部)经过统一的入职培训以后,各分店还应该对新员工承担岗前培训责任,管理人员应了解新员工上岗培训必备的相关知识,并完善上岗培训的内容,保证培训质量。一名服务员在独立上岗之前应得到不少于10天的跟岗培训,其内容主要应包括:

  1、迎新演说。驻店总经理(酒店经理)应亲自向新服务员致欢迎词,对新员工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鼓励新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表现得出色。各相关部门也应分别向新员工简单介绍本部门基本情况,使新员工认识管理人员,并体会到新集体对他们的重视。

  2、分店发展史、传统与规章制度等。这部分的讲解意在帮助新员工建立团队归属感,使他们了解自己将要就职的情况。可以达到告知新员工本酒店的经营理念、价值观等目的。酒店规章制度要认真讲解,最好用案例教学,使新员工重视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3、组织结构及各部门基本职能介绍。介绍整体组织形式,各部门名称、负责人、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程序等。

  4、产品知识、经营信息。新服务员必须掌握酒店产品知识和经营信息。产品知识应包括各经营部门的相关信息,以便回答客人,如名称、地理位置、营业时间、经营项目、特色等,这部分的培训内容应要求新员工在独立上岗前熟练掌握。

  5、仪表仪态、行为规范。将相关仪表仪态、行为规范标准要求告知新员工,并逐一讲解,示范指导,帮助新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风范。

  6、服务技能技巧。这一部分是培训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各分店一方面要定期集中性地安排强化培训,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人员也要随时关注、巡查,并给予及时指正,特别是要把握和利用好餐前会这一培训时机。此外,也可以采取跟踪辅导方式,在对应师傅的指导下,让新员工逐步独立上岗操作,以经常检查作督导,并及时解答疑难问题,辅助新员工熟练掌握服务技能并良好应用。

  真正独立上岗之前,考核培训结果是十分必要的。考核不仅有利于督促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努力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主管人员考察员工对所培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调整改进培训方法。对于考核结果良好的员工,可以安排独立上岗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则应安排重新培训和改换工种甚至终止工作。

  二、员工在岗集中性培训

  (一)、理论知识培训

  理论知识培训是服务员必须掌握的内容,其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等内容。理论知识培训的关键是记忆,我们必须用一种能够帮助员工记住培训内容的方法来讲授理论知识课。如果内容讲得太多,编排顺序又混乱,培训效果肯定不好。此外,让服务员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培训的好方法。理论知识培训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如下:

  1、制定培训目标。培训老师首先要明确培训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培训目标是培训工作的"导航灯",决定着培训的整个过程。培训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可衡量,能实现,并符合实际需求。

  2、课程介绍。了解员工对该内容的认识,告知员工课程内容及安排此内容培训的意义。提高员工对培训的兴趣,使学员能够安心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讲授内容。将要讲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在量上控制好,否则如果细节过多,员工可能会记不住。主要内容最好能写在白板上,让员工记录,以帮助记忆。

  4、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有些理论知识课程内容是比较枯燥的,但潜在含义却很深刻,培训老师要鼓励员工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他们的参与会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可以活跃现场气氛。另外,培训老师也可以由此来判断员工吸收了多少所讲授的知识。

  5、复习。课程讲授完时,培训老师要重复一下重点内容,重复次数越多,学员的记忆也就越牢。

  6、考核。培训的目的是否达到,只有通过考核才能知道。培训开始时,告诉员工将要考核以及考核什么内容,这是引起服务员注意力和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考核时应注意:考核可以口鉴,也可以笔答;考核可以随时进行,不一定等到课程结束;只考核重点内容;考核只是为了帮助员工记忆,而非惩罚。

  7、总结。讲评考核结果,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如果合适的话,把此次讲的内容与下一次培训要讲的内容联系起来,以保持服务员参加培训的持续性热情。

  (二)、业务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也需要做细致的准备工作,培训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但每位员工都应有机会参与实践课所讲的每一种技能。业务技能培训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以示范与练习、角色扮演、情景培训等方法最为有效,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如下:

  1、示范与练习法

  (1)内容介绍。向员工介绍与本次技能培训相关的一般性知识,如专业名称、设备功能、程序要求、安全操作知识等,特别要讲清本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强调重要性及相关的内容。培训老师在做介绍时思路要清晰,自己不要重复,不要在内容之间跳跃。同时,还要强调培训纪律。

  (2)示范准备。示范的内容简明,使服务员易于掌握;参加培训的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示范步骤安排要有逻辑性;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完整地看到示范过程。

  (3)示范演示(注意点)

  A、边示范边慢慢地解释。做一步解释一步,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做。

  B、培训师在示范时允许员工提问,但要保证所提问题与示范有关。

  C、避免使用让人过于敏感的评语,如:"这太容易了,做不好就成傻瓜了。""这没什么,你们看一遍就会了!"这些话语有损于培训老师在员工中的形象。

  D、示范要强调要点,动作力求缓慢,对重点难点要反复示范,注意示范的动作不要超过学员一次接受能力。

  (4)员工实践练习(注意点)

  A、可先认真挑选几名较自信的服务员,让他们演练,要尽量避免使他们感到无法完成程序,失去自信。

  B、让参加实践的服务员边做边解释他们所进行的步骤。

  C、实践活动结束时,培训老师做出客观的评语。

  D、如某位员工实践时略有障碍,可以让另一位练习得熟练的员工帮助,培训老师要尽量避免直接相助。

  E、不要试图回避在实践中犯的错误,他们会从中学得更好。

  F、让学员逐个环节反复操作,理解重点内容,直到他们能够正确掌握该项工作为止。

  2、角色扮演法

  这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培训方法。培训老师将员工服务中存在的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总结提炼,编排成剧目,让一些服务人员分别扮演客人和当值服务员,演示正确与错误的服务方式,在情景再现中,让学员深刻认识和牢固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角色扮演法产生实效的关键在于角色互换和员工讨论。角色互换的作用是让员工在不同的位置体验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例如让服务人员扮演客人时,就能更加深刻体验客人的心理感受,认识到不良工作方法的害处。此外,角色互换,还能消除员工之间和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在员工表演的同时,要让员工积极参与讨论分析,集思广益,总结正确的工作方法。这样,员工对错误工作方法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对正确工作方法的掌握更加牢固。

  3、情景培训法

  情景培训法是指提出一些在工作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假设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正误有一定的代表性,让学员讨论和选择正确答案,并申述理由,最后,培训老师来做出综合分析。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3

  学校以财经类专业为主体,开设会计、金融事务、商务外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工艺美术等七个专业,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根据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评审办法,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根据目前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具体的岗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为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原则:

  1、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产教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和懂会计知识的商业、服务业基层管理者,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长沙市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校企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机制。

  2、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3、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多证制”教育

  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管理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根据会计专业的技能特色,要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核算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形成会计专业领域的实训教学体系,并以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主体,实行“多证制”制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的劳动态度,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向社会推荐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界定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按照这一表述,中职学校应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人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长沙市区社会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学校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应符合这一培养目标。

  我校会计专业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以及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统计、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能人才。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中职办学层次,适应长沙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要求

  (一)知识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应掌握本专业所必要的文化基础和经济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商业会计、计算机应用、点钞、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等,并且通过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外,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如普通话、口才、礼仪等。

  (二)能力结构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职业能力。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政策和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谨慎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效益、市场、竞争、风险等观念,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具体能力要求有:

  A、点钞和小键盘数字录入。能识别钞票真假,并快速准确点钞,能快速准确的通过小键盘进行数字录入。

  B、记账、算账、报账、理财。能熟练运用会计知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能为有关各方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C、计算机操作。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出纳、电算会计处理,开展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等工作。

  D、市场营销。能针对中小工商企业及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推销各种产品和服务。

  E、交往合作能力。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具有社会活动、处理交际事务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还应有执行政策的能力,能够及时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和财税金融政策,并能运用于工作中。

  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结合,大力推进工学交替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中包括市商业银行支行行长及人事处长、商业企业财务经理及主管会计、高校教师和本校领导及会计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会计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讨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我校每年召开一次用人单位专家骨干座谈会,沟通信息,了解企业实际需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大纲与方案等;为完善会计专业的建设,学校从20xx年5月起组织有关教师多次到相关企业、银行进行了调查研究,写出了调查论证报告。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调研交流一次,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研究工作。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及操作标准或岗位职责,制定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课程中体现新方法、新规范和地方行业特色。积极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学校会计专业设置建立在良好的市场就业基础之上,毕业生有明确的实习就业岗位和指向。学校每年召开一次用人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每年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一次人才市场调研和本校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交教务处,交流情况,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毕业生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建设好会计、金融事务两个校级精品专业,力争把会计专业在20xx年建设成为省级精品专业。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我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学校将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培养商业及服务业基层管理者的目标,并将实施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我校与湖南千惠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达成“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商业零售业中层管理人才”的合作办学意向,计划在市场营销、会计专业试点,从20xx年秋季开始招生。具体做法是,将整个学习阶段划分为6个周期,第一个周期的前五个月在学校学习,后一个月到企业实习,第二、三、四个周期的前三个月(即3—5月和9—11月)在学校学习,后三个月(即6—8月和12—次年2月)到企业轮换岗位、轮换门店实习,第五、六个周期的前两个月在学校学习,后四个月到企业门店管理岗位见习、顶岗实习,学生学习、实习时间分配大体上各占50%。学生实习的岗位由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收货员、防损员等到商品分析员、促销员、统计员、会计员、报单员再到主管、店长助理、店长、区域督导等,既让学生学以致用、检验动手能力、找出存在的差距、进行多岗锻炼,更是一个提前感受竞争、适应社会的机会,有助于尽早实现角色的转变,早日成长成才,也有利于企业从基层培养选拔人才。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产学结合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取分阶段模块化教学,到企业实习期间突出岗位技能训练,进行轮换工作岗位多岗锻炼,既保证“工学交替”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保证“工学交替”试点工作的质量。

  四、专业课程体系

  1、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地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特别是根据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调整教学内容,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形成以任务、项目及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实行模块式教学。积极开设选修课,每个学期开设30门以上。建设好《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技能训练教程》、《财务会计》等校级精品课程,将《会计基础》作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架构注重与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相衔接,实施双证书教育,将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作为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

  会计专业主要课程有: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商业会计、会计电算化、银行会计、会计模拟实习、财经法规与职业指导,广泛开设选修课。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40%以上。

  2、积极探索会计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打破了传统课程的界限,重点教育学生在会计专业岗位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而不在于是什么和为什么)。在讲技能的同时讲知识,如第一学期学习会计课程时就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会计实务达标。会计教师每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实习,边指导边学习,或到已毕业学生工作单位了解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方法; 另一方面开展市场调研,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其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及时向教务处反馈,教务处据此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多证书”制度,努力提高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普通话、英语、计算机职业能力等级证)的获证率,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纳入正常的专业教学课程中。

  3、会计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做法。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校科学合理地确立了会计专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确定了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和岗位模块三大模块。

  模块一、公共模块 为会计基本知识与技能模块(包括会计原理、金融知识、统计知识、税收知识、财经法规、小键盘数字录入、点钞、会计记账技术、计算机操作、普通话、书法、礼仪等)。

  模块二、专业模块 按行业或岗位群设置(包括流通业会计、制造业会计、金融业会计、服务业会计等),不同的专业方向体现不同的模块内容,教学中突出本专业模块(作为必修课),兼顾其他专业模块(作限选课或任选课)。我校毕业生和在校生中流通业会计、金融业会计、制造业会计专业方向的学生较多,所以这三个模块又是专业模块中的重点,这三个模块中,对于基本的共同的业务处理内容建立财务会计共同模块,分专业再确定特殊业务处理的相应模块。

  模块三、岗位模块 以具体的制造业、商业企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分别设置货币资金核算、往来款项、材料物资、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工资核算、商品流通、一线柜员、主管柜员、出纳、总账报表等操作岗位,每个岗位明确岗位目标和要求,知识和技能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力求反映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和业务流程,避免教学和

  实际脱节的缺陷。各岗位模块的课程内容要遵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了解不同岗位业务操作内容,以便毕业后能更快更好适应岗位要求。

  从模块的数量来看,公共模块有1个,专业模块有3个,岗位模块有10多个;从三大模块的关系看,公共模块为各种会计专门化方向都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其他教学模块的基础;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中的公共岗位模块和实习岗位模块为必选模块;领域岗位模块为可选模块,学生可根据市场需求、个人兴趣和社会资源等因素选择学习。

  五、专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1、专业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分别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对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加强技能训练和案例教学,对电算会计和电子商务都在计算机房进行教学,对金融基础、证券基础、市场营销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积极推进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60%以上。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其他还有出纳岗位、资产核算岗位、往来核算岗位、收入费用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等单项模拟实训。第一学期学习会计基础时,就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会计实务达标,第五学期要在校内统一进行会计模拟实习,然后再开展毕业实习。制定完善学生毕业实践方案,专业实践课的授课时数不低于专业课授课时数的50%。专业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如奥铿特会计实习)、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启发式教学等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2、职业能力考核和评价方法

  为了配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我们形成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全面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

  ①主要课程建立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并向学生公布,使学生知道各门课程对其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②根据专业特点与不同课程类型采取灵活的考核形式,并在专业能力考核上有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a.必修课课堂教学部分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并且试题中要有一定比重的实务操作题目。课内实训成绩以平时成绩(如填制的记账凭证)的方式计入期末成绩。

  b.选修课课堂教学部分的考核采取灵活的方式。对部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取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而对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课程,则采取以实践性考核方式为主的考核方式,即期末每门课程随课程结束进行考查考核,评定成绩,着重实际操作能力(动手、动口、操作、作业、心得体会、论文、考试等形式均可),考查可采用百分制,也可采用等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c.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会计业务实训流程,在适当考虑实训中学生表现及考勤记录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学生所完成实训作品(凭证、账簿、报表)的档次及实训报告评定其课程成绩。

  d.对参加省会计从业资格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课程,只要通过认证考试的,其成绩界定以认证的级别或成绩为依据。对参加省、市会计专业技能考试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奖励学分。

  ③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上机、专业认同实习、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电算会计训练、毕业实习、毕业总结、勤工俭学、军训、课外创新实践(讲座、竞赛、社团活动)等,各个环节考核合格,均有相应学分。

  六、分学期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各学期课程设置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包括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分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实践课(含技能训练课)三大类,每大类的课程及学分分别为:9科60学分,15科75学分,8科35学分,毕业总学分170分以上,入学教育、军训、技能训练达标(约14个项目)均计算相应学分(15学分)。各学期课程按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先文化课后专业课的顺序安排,每个学期同时开设实践课和选修课,每个学期都进行技能训练项目达标,构成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知识体系。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4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到达最大化发挥,工作潜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透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透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到达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透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潜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思考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5

  为了建立有效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后备干部梯队,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后备干部培养方向,即培养在某一专业工作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并熟悉本工作领域其他相关知识,且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复合型后备干部人才。

  二、培养对象

  XX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后备人选。

  三、培养周期

  一般为1-3年。

  四、培养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2.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3.注重发展潜力,重在培养提高

  4.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5.分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原则

  五、培养职责

  公司领导班子负责确定后备干部候选名单、审定培养计划、最终审议培养效果的评估和后备干部的晋升。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负责组织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如在岗培训的落实和监督、岗位交流、培养效果的评估等。

  各部门领导为其所管理部门后备干部培养的辅导人,负责协助后备干部制定培养提升计划,对日常各项培养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

  六、培养方法

  (一)定期业务培训

  1.每年由市分公司外聘培训师,对后备人员开展一次管理技能提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6月;培训结束一个月内,后备人员需要提交培训心得体会到人力资源部,字数1500字以上。

  2.每季度由人力资源部指定2门网上大学课程,要求后备人员及现有中层领导进行网上学习。同时要求后备人员根据个人提升需要,自选2门网上大学课程进行学习。每季度次月提交上一个季度的网上大学学习心得到人力资源部,字数1000字以上。

  3.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专业部门每年精选2-3本书箱或影音资料,由后备人员及现有中层自学或集中学习。在规定学习时间结束一个月内提交学习心得并交人力资源部,字数1000字以上。

  4.每半年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各专业部门,根据以上培训及学习内容,组织理论考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理论知识、逻辑知识、行业情况、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工作等),目的是对后备人员的学习情况及综合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估。

  (二)负责专项工作

  有意识地安排后备干部做一些时间紧、任务重、突击性较强的实际工作,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主要如下:

  1.负责本领域兼职内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征集各专业部门意见,制定专题培训计划,由相关领域人员负责专项课题培训,一般每人每年至少有2个专题的兼职内训任务。通过兼职内训工作提高后备人员的学习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2.负责带领“营销突击队”或“营维突击队“开展专项突出活动,通过实战提升组织能力和带队伍能力。

  3.根据公司领导和专业部门需求,有针对性的负责临时性的专项工作,通过专项工作提升业务能力、计划能力和组织能力。

  4.后备人员每年至少开展1次基层专题学习调研,每次调研时间一般为一周,通过基层调研,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xx字的调研报告。使后备人员了解一线生产经营情况、运作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服务基层的意识和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

  (三)实行后备干部定期谈话和交流制度

  1.公司领导每年要对所分管的后备干部谈话至少一次,人力资源部领导要对所有的后备干部谈话至少二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多鼓励,让后备干部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律,达到教育干部、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助解决后备干部认识及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并将谈话内容作为培养考核后备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谈话记录详见附件一。

  2.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了解后备人员思想情况,及时发现各种思想倾向和问题,及时进行帮助教育。对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公司领导及人力资源部要及时谈话,帮助分析原因,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大胆工作。

  (四)岗位交流锻炼

  1.市分公司本部较为成熟的后备干部,由市分公司党委有计划的分批安排到县分公司、乡镇支局等一线去工作,一般以挂职支局长或县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主为、担任一线主管为辅助的方式,向基层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为1年。

  2.各县分公司较为成熟的后备干部,由市分公司党委根据培养方向,有计划安排到市分公司管控部门或业务部门工作,重点安排到市场部或网络运营部任主管,使后备干部全面了解公司的工作及运作模式,增强全局观念和统筹能力。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为1年。

  3.加强其他后备干部交流换岗,使干部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增加多方面的才干。

  (五)建立后备人员专职导师制每名后备人员指定2名导师,其中1名为本单位的正职领导,另1名根据培养方向选择其它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导师.导师要负责对后备人员进行辅导,主要是专业知识、经济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综合培养,尽可能在部门内部给予后备人员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每季度必须与后备人员进行一次沟通交流(填写附件一),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多鼓励,让后备干部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律,达到教育干部、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助解决后备干部认识及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导师应该每年负责组织本单位绩效考核小组对后备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及评估,将考核结果按附件二要求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作为后备人员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履行导师职责较好,能够按期沟通并有沟通记录、每年度提交考核评估情况,所指导的后备人员晋升为中层领导且该后备人员认可导师培养工作的,给予导师奖励1000元/人。

  (六)参加公司重要会议

  后备人员每月必须参加市分公司的经营分析会及其它指定参加的会议,各部门领导应尽可能安排后备人员参加本单位的各项会议,使后备人员掌握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提高后备人员的信息量及全局观念,掌握公司的工作重点,为今年任职积累知识和经验。

  (七)召开年度工作汇报会

  每年11月初举办一次后备干部学习及工作汇报会,由公司领导及人力资源部领导听取汇报。后备人员需要汇报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成绩、主要进步、收获体会、存在不足及下一步能力提升计划。汇报时间为每人10分钟,然后由公司领导及人力资源部领导点评,帮助后备人员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七、其它要求

  (一)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包括后备干部简要情况登记表、年度考核材料、民主测评情况、培养和奖惩情况等。

  (二)实行动态管理。后备干部队伍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考核及培养情况,淘汰部分年龄偏大、成长慢、不适应中层领导培养需要的人员,缺位时通过公开选拔方式予以补充。在出现相关问题时可以随时对人员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可以将后备干部接受培养、实践锻炼和学习等方面表现,作为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今后,公司提拔任用的中层管理人员,尽可能考虑在后备干部中产生。

  (四)各部门领导应给予后备人员更多的锻炼机会,支持后备人员培养工作,保障后备人员的学习、培训及锻炼时间。

  (五)各县(区)分公司及各部门应该参照本办法对本单位的班组长及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培养,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6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到达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到达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透过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潜力,确保高级工、技师(预备技师)考评合格率80%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用人企业认可满意度80%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带给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用心为“平台建设”带给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带给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带给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取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构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资料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资料、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取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潜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必须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资料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带给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带给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状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20xx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7

  为了强化全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催生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人才匮乏、技术单一、思路狭窄、难以适应中长期发展之需求等突出矛盾,根据省、市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暨远程教育的总要求,结合我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实际,以服务全民创业,激发群众创业激情,积极实施“以培训促人才、以人才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培训工作新格局,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员工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好全方位的人才培训服务工作。

  一、目标任务

  以催生中小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目的,以逐步完善和提高中小企业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环境、培训条件、培训数量、培训质量为目标,促进和带动全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和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员工、青年农民在岗及岗前知识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县域经济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企业家、合格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创业人才和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员工队伍,以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按照市中小企业局下达的人才培训工作任务,全年培训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

  二、培训内容

  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趋势,今后一段 时间,开展以下专业知识为内容的人才培训工作:

  1、以岗前和在岗专业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培训;

  2、以各类工程专业技术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3、以激发群众创办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人才培训;

  4、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为主的管理人才培训;

  5、以产品营销策略为主的中小企业营销人才培训;

  6、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为主的科技人才培训;

  7、以企业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为主的管理型人才培训;

  8、以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为主的安全管理型人才培训。

  三、培训对象

  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带动作用的支柱行业、支柱产业以及有培训需求的中小企业员工、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农民及有志于中小企业创业者等,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 辅导培训服务。

  四、培训师资

  在充分利用我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之实际,适时聘请国家、省、市有关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以及本地区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成功人士、乡土人才、典型人才和优秀中小企业管理人士,作为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师资保障。

  五、时间安排

  计划分几个月集中一段时间,分期、分批做好下列各项培训工作:

  1—3月份:中小企业员工技能培训1500人;

  4—5月份:中小企业创业知识培训1000人;

  8—9月份: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1000人;

  10—11月份:中小企业工程技术培训500人;

  全年累计培训以上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

  六、培训方式

  彬县中小企业局将与彬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联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结合我县中小企业的类别特点、行业结构、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和规划现状等,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的主体地位和功能优势,对县域内所有的培训对象按行业类别、职业特点,并以企业现场培训与基地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期、分批、分类、分专业、分区域轮流开展培训。

  七、培训管理

  我局负责对人才培训项目的总体领导和业务指导;负责对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建设工作负总责,并定期对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彬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建设实施、人才培训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培训业务的具体开展工作。

  八、培训平台

  各项培训将以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理论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在不断完善现有设施和管理的基础上,实时开展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及辅导培训工作。

  2、现场教学平台:

  根据每期人才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培训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我县选取具有一定教学培训条件的支柱行业、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作为现场教学培训平台,开展切合我县实际的一系列后备人才的现场教学培训工作。

  九、基础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基础资源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已有的教学培训平台、教学设施、教学仪器、教学用具、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逐步加以更新、添置、扩大和完善,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以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为依托的完整的中小企业配套服务体系。

  十、预期效果

  通过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人才培训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县人才培训规模和水平,预计年可新增培训人数500人以上;这对改善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环境、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推动作用。